倪家营镇2022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镇上下按照“一核引领、二元发力、五区联动”的发展思路,以创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镇为目标,积极融入丹柳路“鸟语花香”生态旅游示范带,着力推进“彩虹家园”建设,做靓做响红色沃土、金色田园、山水画廊、康养福地、和美之乡“五张名片”,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持续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紧扣党建“红”工作主基调,做实“党建+”文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红色引擎”作用,切实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一是坚持“党建+现代农业”发展模式。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整合汪家墩股份经济合作社、农业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和储丰草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立bt365验证不通过_365bet官网下载_365bet体坛即时比分汪家墩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公司,全面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探索村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健全完善组织架构、运作模式、收益分配、运营管理、风险管控等综合机制,提高村集体经营管理集体资产的能力和发展集体经济的水平,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二是坚持“党建+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充分发挥镇旅游产业联合党委的引领作用,注册成立梨园村“红沃”旅游文化公司,开展红色体验、研学旅游、拓展训练、特色住宿等为主营内容,接待游客2000余人。采取“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模式,投资920万元,以汪家墩碉堡为核心,扩建游客接待中心、修缮革命遗迹、修建红色历史教育基地、修建乡村生活体验园、打造集革命遗址瞻仰区、历史风貌恢复区、时代发展变迁区、入口服务接待区为一体的红色美丽村庄,持续提升全镇红色旅游产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三是坚持“党建+产业项目”发展模式。总结推广产业化党建模式,积极打造“红舸领航、奋楫争先”党建品牌,按照“共融共建、资源共享、共同服务、共谋发展”思路,打破区域界限、行业领域、隶属关系,以“村党组织+机关党组织+非公党组织”融合共建,组建肉牛产业联合党委,辐射带动群众1000多户,全镇肉牛人均饲养量达4头以上。全镇8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其中20万元以上5个、30万元以上1个。
(二)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布局,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坚持把培育优势产业放在重要位置,聚焦产业重点,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构建各具特色的现代产业发展体系。一是粮食安全有效保障。深入落实藏粮于地、藏量于技战略,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底线,把保障粮食安全作为全镇农业产业发展的基础,全面推进口粮田行动,落实小麦等粮食作物面积2332亩,其中落实谷子310亩,小麦2022亩,打造千亩小麦种植示范点1个。二是玉米制种提质增效。坚持市场化配置制种基地,促进优质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全镇与14家制种企业合作,落实面积4.2万亩。同时,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在汪家墩、马郡和高庄村已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提供从产前、产中到产后的代耕代种、机播机收、统防统治等服务。三是畜牧业发展稳中向好。采取“大园区、小业主、多业主”的模式,在高庄滩发展跨村跨区域规模化标准化集中养殖园区,推动分散养殖向规模养殖转变,新建存栏规模200头的高标准牛舍12栋。bt365验证不通过_365bet官网下载_365bet体坛即时比分云飞农业发展公司年饲养1万头的高标准生猪养殖场1处;整合华康、德福和正华养殖专业合作社,打造倪家营标准化生猪产业园。四是旅游品牌不断壮大。抢抓中组部第三批红色美丽村庄建设项目机遇,打造汪家墩村、梨园村高品质振兴“旅游版”,结合红色遗址保护修复和展示利用,打造红色旅游综合体,争做丹霞游后“打卡点”,争当红色旅游“必选题”,争创红色革命教育“目的地”。推进“红色旅游+”项目开发,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研学实践、康体养生”等业态的深度融合。今年以来,结合清明祭扫,累计组织党员群众2000余人到汪家墩碉堡、梨园口战斗遗址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通过加强对党员群众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持续打响倪家营“红色沃土”知名度,不断提升红色文化供给质量。
(三)持续深化农村制度改革,不断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坚持把村级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作为探索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因地制宜探索创新运营模式,持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有效盘活农村资产资源、优化农业组织形式、提高产业综合效益。一是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围绕“集体创收、农民增收、强村富民”的目标,在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基地的基础上,整合全镇8个股份经济合作社,成立汪家墩村农业社会化服务公司,为全镇农户提供全程农业托管服务。充分发挥旅游产业联合党委的作用,进一步规范南台村胜景文化旅游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和金管家物业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梨园红沃文旅有限责任公司、高庄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全镇累计成立5家。二是搭建“土地流转”交易平台。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公司化运营机制,采取基础地价和效益分红相结合的模式,将农户零星、分散土地集中流转到公司,通过零存整取和反租倒包的方式将土地流转到家庭农场和种植企业,为土地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管理、公司化运营奠定基础。全镇共流转土地1.1万亩,其中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82户,100亩以上的25户,300亩以上的10户。三是搭建“农资供应”服务平台。以农业产业发展公司为依托,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引进谷丰源农工场、博亿农业公司、润田节水公司统一为马郡、高庄、汪家墩1.2万亩高标准农田提供化肥、滴灌带等生产农资,累计实现收入66779元,预计2022年村集体收入达91万元。
(四)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建设,不断改善宜居宜业环境。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以全县彩虹谷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生态康养条件,聚焦丹柳路“鸟语花香”生态旅游示范带建设,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一是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积极开展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和下营、黄家湾等6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至目前已完成3轮讨论修改。同时,大力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创建行动,对标三大类23项硬核指标,全力推进下营、倪家营、黄家湾3个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加快推进乡情家园、高庄滩肉牛养殖园区和黄家湾生猪养殖场等5个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建设进度,至目前项目建设正在有序推进。二是全力推进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实施。抢抓政策机遇,按照“10+5+N”政策依据,掌握群众搬迁意愿和需求,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应搬尽搬。通过政策解读、宣传动员、精准排摸等方式,引导群众向中心村聚居,推动农民变市民、村庄变社区,建设小彩中心社区、在黄家湾村规划修建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1处、实施启动梨园红色美丽村庄二期,建设高质量住房140套,确保搬迁群众“搬”出好日子、“搬”进幸福里。三是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以景区绿化、村镇绿化、通道绿化为重点,围绕梨园红色美丽村庄、高庄肉牛养殖示范园及村社主干道开展绿化美化提升行动,开挖整理绿化带7公里,栽植各类花卉苗木30余万株。不断巩固人居环境集中整治成果,彻底整治柴草乱堆、粪土乱堆、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等乱象,因村施策开展“三大革命”,打造“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宜居乡村。
(五)持续增进民生福祉,全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事情,不断增进人民福祉,提升群众生活品质。一是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扎实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对全镇240户580人脱贫户及监测户进行走访排查,通过排查新纳入防返贫监测对象1户5人。加强对5户监测户的监测帮扶,因户施策制定帮扶计划。扎实做好脱贫人口务工就业工作,落实脱贫户共管共享等公益性岗位27人,外出务工就业191人,全面落实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帮扶措施。二是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进一步健全完善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目标责任制和领导责任制,并按照“五包”责任制要求将疑难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进行分解落实,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半年来共排查各类矛盾纠纷74件,调处74件,调成率100%,无进京赴省上访事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认真落实河湖长制和林长制,常态化开展巡查检查。三是疫情防控有效有力。持续做好外地来临返临人员排查工作,按规定落实相关人员管控措施,确保不漏一人,坚决杜绝漏报、瞒报或不报等问题发生,至目前,共摸排上报来临返临人员1167人次。同时,加快第三针疫苗接种进度,至目前,累计接种成人第三剂次4607人。四是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认真落实医疗保险、大病救助、农村低保、五保、养老保险、临时救助、优抚安置、孤残保障等政策,累计发放各类扶助、救助、优抚、惠农资金185.3万元。
(六)持续开展“一行动一活动”,不断强化干部素质提升群众幸福指数。镇村干部在“练”中学习政策方法、分享心得体会,在“比”中检视工作成效、交流经验做法,为镇村干部提供互学互鉴、互促互进机会,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进一步提高镇村干部的政策理论水平和服务群众能力。一是开展村内练。组织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第一书记、包村干部和驻村帮扶干部开展“站在地头看村情”,走进田间地头进一步了解掌握全村基本情况,乡村建设、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工作。至目前,开展各类村内练活动40场次680人次。二是开展站内比。集中开展“周四夜校”干部能力提升培训班,利用每周四晚上集中学习时间,进行相关政策、文件学习,根据工作及学习实际,紧紧围绕岗位职责、业务知识和新形势下工作要求,各中心(室)干部开展上台讲解业务知识,交流心得体会、分享工作经验,重点解决干部政策不熟悉、业务不规范、履职不到位等问题,不断提升干部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三是开展镇内赛。组织全镇领导干部、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开展实地讲解、政策知识考核、主题演讲、观摩评比、经验交流、典型挖掘报道等活动。重点开展了2022年重点工作谋划练兵比武,外出党建观摩学习,喜迎二十大知识润初心知识竞赛、镇村干部七一活动演讲比赛、七一红色故事讲解比赛等活动9场次405人次。四是持续强化关爱服务行动。持续深入开展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和特困群众关爱服务行动,着力提升困难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为全镇41名留守老人、14名留守儿童、8名留守妇女发放物资63份。开展对脱贫户、“三留守”人员、特困供养户、低保户、特困群众慰问283人次,累计发放物资折合4.85万元,现金6.3万元。同时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心关爱机制,学校、妇联、团委、卫生院等部门联合对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开展关心关爱行动,多方面各层次保障留守人员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镇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展顺利、成效明显,但距人民群众期望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推动乡村振兴方面一些短板弱项还没有补齐,乡村振兴从点上突破到面上开花,还需持之以恒努力。二是农村改革的内生动力不足,多元富民产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程度不高,引领发展的水平还有差距。三是群众自管自律自治的内生动力有待进一步激发,乡村治理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维护稳定的任务依然艰巨。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续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产业。抢抓农发行7亿元贷款项目政策机遇,全力推进倪家营、高庄村5000亩高标准玉米制种基地建设,配套建设灌溉管网、智能节水灌溉等水肥一体化设备。坚持市场资源化配置,全镇玉米制种面积稳定在4.2万亩,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对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全面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持续推进高庄滩生态肉牛养殖园区建设,新建高标准牛舍10栋,完成马郡肉牛养殖小区补栏工作,不断发展壮大草畜产业。充分发挥已建成日光温室作用,计划对高庄村54日光温室由高庄村农业发展公司流转,对日光温室进行改造提升,进行花卉育苗,打造高庄村花卉育苗种植基地。将光伏发电项目作为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一项新举措,在下营村积极推行“光伏+”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路径,按照“村集体+公司”的方式与张掖国通电力有限公司共同实施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聚力打造“造血、绿色、环保”为一体的光伏发电示范点,为乡村产业振兴增添动活力和动力。
(二)大力推进乡村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围绕乡村建设23项硬核指标,完成镇域国土空间规划和下营、黄家湾等6个村“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审核工作,完成集镇改造,配套完善供电、供水、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结合汪家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积极申报汪家墩省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和高庄、马郡2个市级乡村建设示范村创建。用活高质量住房政策,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小彩中心社区、黄家湾村和梨园红色美丽村庄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50户的建设任务。持续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围绕厕所革命、垃圾革命、风貌革命,不断巩固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开展绿化美化工作,完成高庄牛场和S18线至梨园村5.4公里的造林绿化。
(三)认真谋划衔接项目,培育壮大特色产业。持续用活用好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项目资金,谋划一批高质量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在黄家湾村实施300亩设施蔬菜种植示范基地项目,建设日光温室50座;在汪家墩村实施70亩的蔬菜育苗中心建设项目,修建育苗中心5000平米,并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小彩中心社区、黄家湾村和梨园红色美丽村3个生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点道路、供水、供电、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梨园口特色林果示范基地项目,架设3.5公里的供水管网。
(四)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紧扣建强红色堡垒、用好红色阵地、激活红色引擎、发展红色经济、建美红色村庄“五个红色”,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汪家墩红色美丽村庄建设。围绕“一核三区”(以汪家墩碉堡为核心,建设革命遗迹瞻仰区、历史风貌恢复区、时代发展变迁区)总体规划,以“西路军三进三出鏖战倪家营子”为主线,高标准布展西路军总指挥部,复原苏维埃政府历史风貌和场景,制作“铁钉九连”英雄雕塑和英烈长廊,规划修建体能训练营地、真人CS营地、室外教育营地等户外拓展设施,设置训练栈道、独木桥、真人CS训练射击等项目。立足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产业带动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服务创收型、土地经营型、乡村旅游型等公司发展模式,规范临泽“红沃”旅游文化公司运营,开展红色旅游接待服务,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红色旅游与“生态观光、户外拓展、研学实践、康体养生”等业态的深度融合。
(五)巩固乡村治理体系,培育乡村文明新风。全面深化“一核三端五调”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机制,探索实施“未呼先应、有呼必应、一呼百应”的“三呼三应”工作模式,确保群众需求有机制管、有人回应。广泛开展“五星文明户”、综治(法治)中心户、美丽庭院等创评活动,依托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自治制度,推动移风易俗,抵制高价彩礼,摒弃陈规陋习。持续巩固拓展“敬比赛夸”精神文明特色品牌活动成效,以开展“晒被子·比孝心”活动为载体,深化关爱服务行动的具体内容和举措,按照“月月评”“公开晒”和“一对一”结对帮扶等方式,对60岁以上老人的被褥进行检查评比、亮晒定级,形成尊老、爱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坚持把“巾帼家美积分超市”作为衡量各类先进典型推选的“试金石”,重点把“敬比赛夸”“评花赛花”、人居环境整治、废旧物品分类回收等内容作为主要评分项,让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双管齐下,不断激发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